本篇為了還在思索要不要成為交換學生的人而打
仔細想想,當交換學生好像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啊!
優點:
能花最少的精神準備出國讀書一段時間(學校名單都幫你開好了)
有校內/國外校獎學金(這要因校而異 達到要求填表格就有錢總是不錯吧)
可以抵學分(同樣的課程可以在國外讀 學習不同國家的教學方式)
在國外生活(體驗不同的風俗民情 到處玩)
缺點:
有嗎?(欸
基本上,若是家裡經濟許可,交換的時間點也不會過度影響原本的學業(如畢製等),語言能力也OK(只是體驗的話就不用到非常好),就很推薦來場浪漫的交換之旅!
交換學生是維持國內外姊妹校情誼相當重要的一環,你可以把交換學生想成是大使,推廣自己國家的資訊,也帶回來各國的消息。這對許多學校來說是很好的宣傳機會,因為交換生們回國後總會跟自己的同學說自己的學校怎樣對吧,口耳相傳之下,學校的知名度就會慢慢傳開囉。因此,各校"通常"都會以非常高規格的禮遇接待交換生,舉凡宿舍幫你準備好、獎學金幫你放在桌上(?)、校園生活協助、文化體驗活動等等通常不會少(還是要因校而異啦)。
算一算,各種優待加一加,參加各種學校辦的活動,去國外半年一年的所需花費並沒有想像中的突破天際,甚至有可能跟住在台北市差不多。這樣好的機會只有在大專院校在學時才會有,一離開學校之後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了...所以心動不如趕快計畫吧。
好,我決定要當交換學生了!!
但我要去哪裡啊...
這個應該就不用問了,請找一個自己願意待在當地生活一段時間的地方交換好嗎。
選錯地方,選到跟自己調性、夢想中生活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會讓你度過痛苦的交換生活,
因此在去之前請先上網、翻書,看看想去的國家是否跟自己的期望有落差。
特別要多看留學學長姊的經驗分享,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生活在那邊一段時間的人,會很誠實地寫明他們的體會。
語言是很重要,但不用非常好也OK,依照需求而定。
去中國大陸上中文課,這個只要會中文就可以了。
去國外上為外國人開設的文化體驗系列課程,這個只要基本的當地語言基礎,能活下來就好了,畢竟是體驗課程,通常會內附語言課程,語言呱呱叫的話就少了一些學習樂趣(?)。
去國外上專業課程,這個才需要進階的語言基礎與專業知識,不然你會上到很想哭,完全聽不懂大家在幹嘛,教授也不會因為你而放慢上課速度。
再來就是能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,
這非常重要,
台灣四季分明,討厭的季節一下就過去了,
但有些國家卻是FOREVER夏天或冬天,
不然就是一到冬天喊水會結凍之類的。
去之前要再度確認好自己的身體是不是能撐過這樣的環境,
不能適應會很折磨。
錢的部分
如果自己家庭經濟可以,那就放心地出去吧。
有些拮据的話,
嘗試利用課餘時間打工。
有些悲慘的話,
多找找獎學金相關資訊,衡量自己是不是能負荷這樣的經濟壓力再出去。
千萬不要把自己逼太緊,寧願錯過交換的機會也不要讓自己在國外度過沒錢的痛苦生活,
畢竟體驗文化也是或多或少需要錢的。
全部評估完成後,請決定這次交換的目的吧。
是要上山下海、超認真讀書、當Party Queen(?)、追星粉絲...只要不是違反善良風俗的都可以,
目的是要支撐你將來的交換生活重心、學校選擇及決定花費多寡。
選錯目的會讓你在國外度過渾渾噩噩的一段時間,超級浪費。
建議是以在台灣難以做到的事情作為目的,不然待在台灣就好啦~
決定目的後就可以來找適合的學校囉,
每一間學校的性質不同、開的課不同、未來目標不同、優待不同、地理位置不同,
務必要決定好目標再來找學校。
在師大,交換生分為好幾種選擇,
依行政機關層級區分,有系級、院級與校級三等級的交換學生。
系級是自己系自行跟國外系所簽訂的交換協定,
通常交換的內容是到同樣"專業領域"的姊妹系所學習。
比方說設計系通常會跟藝術相關的系所簽約,
去到國外也是會讀藝術的相關課程。
院級就是所屬學院與國外某學校的某學院簽訂的交換協定,
通常也是性質相近的學院會互相簽訂,
比方說文學院也會找國外的文學院締約,
到國外後上的課程通常就是在文學院下選擇囉。
校級的話就是國際事務處與外校的國際處簽訂的交換協定,
範圍很廣,也不限定你是哪一種領域,
資源最多、選擇也最多,
出去之後的課程多是文化體驗課程或語言學習等等。
這當然會因校而異、也會因簽訂的協議而異,
每種層級提供的資源、申請時間、交換長度、所需語言能力、對口單位、到當地可以選的課程也不同,
務必要確認好目的再選擇要去的學校,看清楚交換簡章。
像是我想在國外學習作畫技巧,
請選擇交換過去後能上藝術課程的學校。
我想體驗異國文化生活,
請選有專為外國人開文化體驗課程的姊妹校。
選錯絕對很慘。
畢竟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就會很想要耍廢,
但你的言行可是會確實的破壞姊妹校的友誼喔,
導致後來終止交換協議也是有可能的。
所以交換前在國內務必要先想好自己的目的~
做好計畫後再出去。
打完前面這麼長一串,我要來分享我的經驗。
在申請交換之前,我就已經決定好我的需求,如下:
我想要的是去日本。
想要體驗傳統日本文化,最好有很多祭典,
日語聽說很慘,所以去的學校要有語言課程,不想上專業領域課程,
交通便利可以亂跑,不須開車或騎車也能存活。
氣候宜人的時間,討厭寒冷。
不用名校。
去半年就好。
在這樣的條件下選學校,
說到傳統文化當然就是先挑日本的舊政經中心關西圈囉。
其中最有歷史氣氛的,非千年古都京都莫屬。
一想到住在京都就感覺很厲害啊!!!彷彿會有一道來自古代的力量加持(啥)
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我先從能交換的學校名冊中,
刪去了需要高語言能力的學校(如N1、托福之類的),
因為高語言能力代表的就是到當地要用這些語言直接上課,而我只是想學日文啊~
再劃出關西圈的學校,選擇交換半年的日本文化課程。
不得不說師大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的,
網頁都有寫清楚,也有連結到先前去的學長姐的心得分享,
在做完這些功課後就可以在申請時排志願,
因為可能會有人跟你競爭同樣學校,在師大會用面試的成績分出勝負。
經過一番調查,
我把符合我所有條件的龍谷大學放在我的第一志願,
選擇報名春季班以求能夠看到美美櫻花跟多樣的夏日祭典,
最後也是如願上了,開啟了一段快樂的交換生活,每天都很充實。
現在想想當時做功課做的還真好啊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